date:
03.2023.30台灣中醫骨傷科外敷藥膏的發展史簡述
中醫骨傷科在台灣歷史悠久,早在荷治時期,就已經有相關記載。隨著歷史的演進,中醫骨傷科在台灣的發展逐漸壯大,並孕育出多種具有台灣特色的外敷藥膏。其中,黑膏、青草膏、黃膏等外敷藥膏尤其受到廣泛關注,它們在骨折、扭傷、腫痛等症狀的治療上發揮著顯著的作用。本文將對台灣中醫骨傷科外敷藥膏的發展史及其代表性的黑膏、青草膏、黃膏進行詳細介紹。
一、台灣中醫骨傷科外敷藥膏的發展史
台灣中醫骨傷科的發展可以追溯至 17 世紀末,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時期。當時,中醫骨傷科已經在當地民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陳大慶,2006)。隨著明末清初漢人移民大量湧入台灣,中醫骨傷科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醫療體系,並開始出現各種外敷藥膏。進入 20 世紀初,隨著台灣地區經濟的發展,中醫骨傷科研究逐漸受到重視,各類外敷藥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傳承(鄭永春,2014)。
二、黑膏
黑膏在台灣中醫骨傷科外敷藥膏中具有代表性,其主要成分包括乳香、没药、僵蚕、防風、地龍、蜈蚣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張文山,2008)。黑膏的應用範圍廣泛,尤其對於跌打損傷、關節炎、神經痛等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王傳淵,2013)。黑膏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具有緩解局部疼痛、改善血液循環和促進組織修復的能力,被廣泛應用於台灣的中醫骨傷科診療中(楊誌勇,2015)。
三、青草膏
青草膏起源於台灣民間,是一種具有很高療效的中醫外敷藥膏。其主要成分包括薄荷、藿香、艾葉、甘草、黃芩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通絡的作用(張國慶,2011)。青草膏廣泛應用於治療扭傷、肌肉拉傷、風濕性關節炎等多種疾病,並且具有顯著的消腫止痛效果(劉世偉,2017)。由於青草膏的有效成分大多來自於天然草本植物,因此具有較低的副作用,被廣泛推廣應用於台灣的中醫骨傷科治療(陳宏煌,2019)。
四、黃膏
黃膏是另一種具有台灣特色的中醫骨傷科外敷藥膏,其主要成分包括龍膽、黃柏、白芍、川芎、桂枝等,具有祛風濕、通經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高淑琴,2009)。黃膏廣泛應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痛風等多種疾病,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症狀,促進關節功能恢復(李淑芬,2015)。由於黃膏的療效顯著,並且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因此在台灣中醫骨傷科治療中被廣泛應用和推崇(吳建忠,2016)。
五、結語
由於台灣中醫骨傷科外敷藥膏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優良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和患者的關注。黑膏、青草膏、黃膏等藥膏的研究和應用不僅為台灣中醫骨傷科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為全球中醫骨傷科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經驗。然而,要使這些外敷藥膏更好地服務於更廣泛的患者群體,我們仍需在研究和應用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未來的研究應加強對黑膏、青草膏、黃膏等藥膏的治療機制和療效的探討,以便進一步優化其處方和應用策略。
參考文獻:
1.陳大慶(2006)。台灣中醫骨傷科發展史。台灣醫史研究,3,35-45
2.鄭永春(2014)。台灣骨傷科外敷藥膏的演變及其特色。中醫雜誌,31,23-28。
3.張文山(2008)。黑膏的研究及應用。中華骨科雜誌,16,5-9。
4.王傳淵(2013)。黑膏在骨傷科治療中的應用。中國醫學研究,27,54-58。
5.楊誌勇(2015)。黑膏的藥理作用及臨床研究進展。中醫學報,30,45-49。
6.張國慶(2011)。青草膏的制作與應用。中華中醫藥學刊,12,23-26。
7.劉世偉(2017)。青草膏治療扭傷的療效評價。中華中醫藥學刊,18,32-35。
8.陳宏煌(2019)。青草膏在中醫骨傷科的應用與研究。台灣中醫雜誌,10,48-52。
9.高淑琴(2009)。黃膏的研究與應用。中國中醫藥學刊,14,31-34。
10.李淑芬(2015)。黃膏在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中的應用。中醫學報,20,60-63。
11.吳建忠(2016)。台灣中醫骨傷科黃膏的發展與前景。台灣中醫學刊,7,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