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07.2021.12搞懂新舊傷:您是哪種痛?外用藥膏怎麼挑?
許多人有身體疼痛困擾時,常會想到貼藥膏,但您知道嗎?不同的疼痛狀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傷」和「舊傷」,其實對應著不同的藥膏選擇和照護方式。
疼痛找上門:新傷與舊傷的差異在哪裡?
您是不是也曾經這樣?爬山不小心扭到腳、搬家閃到腰、或是年輕時受的傷,每逢變天就開始隱隱作痛…… 這些惱人的疼痛感,常常讓我們想趕快找方法解決。
在中醫傷科裡,我們可以把這些狀況大致分為 「新傷」 和 「舊傷」 兩大類。而了解這兩者的差別,對於您選擇合適的外用藥膏,甚至後續的照護,都有很大的幫助喔!
新傷是什麼?急性疼痛多半是它
當身體受到外力影響,例如:
- 扭傷:走路不小心踩空、運動時腳踝翻船。
- 挫傷:撞到桌角、跌倒瘀青。
- 拉傷:提重物施力不當、運動前沒暖身。
- 跌打損傷:車禍擦撞、不小心摔倒。
這些情況發生後,局部會立即出現 紅、腫、熱、痛 的發炎反應,甚至可能看得到瘀血。這就是所謂的 「新傷」。
新傷在台灣很常見,像是:
- 家庭主婦:做家事搬重物、彎腰掃地姿勢不對,可能閃到腰或拉傷。
- 熱愛運動的民眾:打球、跑步、健身,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肌肉或韌帶拉傷。
- 勞動族群:搬運重物、長期維持固定姿勢,可能造成肌肉緊繃或關節受損。
處理新傷的初期,通常會著重在消炎、消腫。
舊傷是什麼?陳年舊痛的復發
相較於新傷,「舊傷」 最主要的特點是:發作當下沒有明顯的外力衝擊。它往往是陳年舊傷的再次復發,或是累積性的慢性勞損。
舊傷的發作常常與 天氣變化 有關。例如:
- 季節交替:天氣變冷、濕度增加時,舊傷特別容易發作。
- 氣溫驟降:關節、肌肉特別容易感到僵硬、痠痛。
在台灣,以下族群特別容易被舊傷困擾:
- 中老年人: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年輕時累積的舊傷更容易浮現,恢復速度也會變慢。根據衛福部資料,台灣 40 歲以上民眾,膝關節退化盛行率不低,許多人年輕時運動傷害,中年後會出現舊傷困擾。
- 長期勞力工作者:像是建築工人、農民、護理人員等,長期重複性動作或搬運重物,身體累積的勞損容易轉變成舊傷。
- 長期姿勢不良者:辦公室族群久坐、低頭滑手機,肩頸、腰部長期承受壓力,也容易產生慢性疼痛。
處理舊傷,除了緩解疼痛外,更重要的是調養身體,促進組織修復。
藥膏怎麼選?專業評估最重要!
面對新傷或舊傷的疼痛,許多人會自行購買外用藥膏來貼。市面上常見的藥膏有:
- 傷科黑膏:傳統上常用於跌打損傷。
- 三黃膏: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 青草膏:常含有多種草本成分,具清涼舒緩效果。
不過,要特別提醒您,無論是哪種疼痛,都強烈建議您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尤其對 40 歲以上的民眾來說,疼痛的原因可能不只是單純的肌肉拉傷,也可能是關節退化、骨質疏鬆或其他潛在疾病的徵兆。
經過專業的醫學檢查,並由醫師診斷後,才能正確判斷您的狀況屬於新傷還是舊傷,並推薦您合適的藥膏種類與使用方式。 例如,有些新傷在急性發炎期,醫師可能會建議冰敷,而非立刻熱敷或貼藥膏;而舊傷則可能需要搭配熱敷、復健或中醫推拿針灸等複合式治療。
泰允藥品 提醒您:身體疼痛是警訊,切勿自行判斷,延誤就醫。及早尋求專業協助,才能讓您遠離疼痛,重拾健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