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03.2023.01擺脫痠痛疲勞癢:台灣鄉親的身體保養之道
現代生活步調飛快,壓力也像山一樣高,您是不是也常常覺得這裡痠、那裡痛,怎麼睡都睡不飽,甚至皮膚莫名其妙發癢呢?別擔心,這不是您的專利!許多台灣鄉親,特別是 40 歲以上的族群,都面臨著這些身體上的小困擾。
痠痛與疲勞,久坐真的傷身!
回想一下,您一天花多少時間坐著呢?上班坐著、通勤坐著、回家追劇也坐著?根據台灣本土的研究觀察,長時間的久坐,確實是導致痠痛和疲勞的元兇之一。
一份刊登在台灣疼痛醫學會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就曾指出,長時間坐著會讓我們的肌肉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血液循環也變得不順暢,這就像水管堵塞一樣,久而久之,痠痛和疲勞自然就找上門了。特別是許多服務業、辦公室族群,以及退休後長時間看電視的長輩,都是高危險群。
莫名搔癢?小心藍光可能是幫兇!
除了痠痛疲勞,您是否曾覺得皮膚特別乾癢,抓了又抓,卻找不出原因呢?這可能跟我們每天不離手的電子產品有關!
有皮膚科醫師觀察到,現代人普遍長時間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這些螢幕散發出的藍光,除了對眼睛造成負擔,也可能間接刺激我們的皮膚細胞,讓皮膚產生搔癢感。尤其是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長時間緊盯螢幕,對皮膚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
從中醫觀點看身體不適
在中醫理論中,痠痛、疲勞和癢這些症狀,都可能與身體的「氣血不暢」或「濕熱」體質有關。長時間久坐導致氣血循環不佳,中醫稱為「氣滯血瘀」,就像河水流動不順,自然會產生堵塞和疼痛。而皮膚發癢,除了外在因素,也可能是身體內在「濕熱」積聚的表現,濕氣和熱氣在體內鬱積,反應到皮膚上就成了搔癢。
因此,除了西醫的看法,我們也可以從中醫的養生角度來調理身體,讓氣血運行更順暢,排出體內的濕熱。
輕鬆改善小撇步,讓您告別不適!
面對這些常見的身體不適,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呢?以下幾個實用小撇步,希望能幫助您找回健康活力:
-
調整坐姿,動起來!
- 坐姿正確: 坐著時,盡量讓腰背挺直,雙腳平放地面,避免翹腳或癱坐。
- 定時起身: 每坐 30-40 分鐘,就起身活動一下,伸展筋骨、走動幾步,讓血液循環動起來。
- 規律運動: 即使只是散步、做做伸展操,都能幫助您改善身體僵硬、促進新陳代謝。推薦台灣隨處可見的公園散步、社區運動中心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
聰明使用電子產品
- 適度休息: 每使用電子產品 30 分鐘,就讓眼睛休息 10-15 分鐘,看看遠方。
- 調整光線: 避免在昏暗環境下使用電子產品,適當的光線有助於減少藍光對眼睛和皮膚的刺激。
-
中醫輔助調理
- 局部按摩: 對於痠痛部位,可以請家人幫忙輕柔按摩,或使用市售的按摩工具,促進氣血循環。
- 熱敷: 熱敷痠痛部位,有助於舒緩肌肉緊繃,但若有急性發炎則應避免。
- 草本外用: 許多中藥材如薄荷、艾草等,具有舒緩、清涼的效果,可應用於外用藥膏,例如泰允藥品推出的相關產品,溫和不刺激,能針對局部不適提供緩解。不過,選購時務必選擇經衛福部核可,品質有保障的產品。
- 飲食調整: 避免過於油膩、辛辣的食物,多攝取清淡、富含纖維的蔬果,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
泰允藥品關心您的健康,希望透過這些簡單的資訊,幫助您更了解自己的身體,並找到適合自己的保養方式。若身體不適持續,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中醫師的協助,才能得到最正確的診斷與治療。
參考資料來源:
- 台灣疼痛醫學會相關研究報告
-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相關臨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