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09.2022.27涼感 ≠ 涼性、溫感 ≠ 溫性
自從踏入中醫傷科領域,並從事中藥藥膏的服務以來,碰到很多特別的故事,有碰到被彈簧床壓傷手掌的、板機指的、樓梯上跌下來的、骨折手術的…等等。在聊的過程當中發現,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涼涼的不就是有效果的嗎?溫溫的不就有放鬆的作用嗎?這不就是中藥的涼性跟溫性一樣的道理嗎?有什麼差別?」 ok!這篇文章就是來解釋差異在哪裡以及用生活上常見的例子來說明。
「涼感溫感」裡的感字,指的是皮膚上的感受。當皮膚組織裡的溫度神經感受器接觸外來變化時,傳遞訊息告訴大腦所產生的一種感覺,告訴我們要怎麼因應外在環境變化。但皮膚的涼感受並無法提供消炎、止痛、消腫的功能;相對的溫感也是,同樣的並無法做出真正的活血、化瘀功效。
對於痛處來說,要達到消炎、止痛、消腫、活血、化瘀的作用,應該要看的資訊是什麼呢?大家要看的是藥材成分,中藥材有分溫熱涼寒,指的是藥材在體內所發揮的作用,而不是指皮膚的感受。舉個例子,眾所皆知的「中藥第一苦 - 黃連」,真的好苦,屬大寒大苦的藥材,如果把黃連藥材整塊或磨成粉放在皮膚上,皮膚會感受到寒冷嗎?並沒有,所以黃連的大寒,並不是指皮膚上的感受。
因此,能使身體的疼痛發炎、酸痛得到解決,真正靠的是藥材而非皮膚的感受,希望藉由此篇文章對於在選擇相關商品上的朋友們能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