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24.08

網球肘解密:日常活動中的隱患與自我護理技巧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老李正和朋友們在公園進行例行的網球比賽。作為一名業餘網球愛好者,他每週至少打兩次網球,揮動球拍的感覺讓他感到輕鬆又充滿活力。然而,最近他開始注意到右手肘附近隱隱作痛,尤其是在發球和強力回擊時,疼痛感愈發強烈。這種疼痛逐漸從打球時的輕微不適,發展到日常生活中的麻煩 — 拿起水杯、提起購物袋,甚至握住車把手時,疼痛都一再襲來。

最初,李先生以為這只是不小心拉傷了肌肉,或是手臂的疲勞反應。可是幾週過去了,疼痛不但沒有減緩,反而越來越嚴重。醫生診斷後告訴他,他患上了肱骨外上髁炎的肌腱損傷,也就是俗稱『網球肘』。

這讓李先生感到意外 — 原來他在揮拍時反覆的動作,導致了手臂肌腱的過度使用,進而引發了肌腱的微小撕裂和退化。

除了網球,還有許多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會導致類似的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這些活動同樣涉及反覆的手腕或前臂伸展動作,過度使用特定肌群,最終導致肌腱的退行性損傷。以下是真實生活中的幾個例子:

1. 辦公室工作者長時間使用滑鼠

王小姐是一名在科技公司工作的行政助理,她每天在電腦前坐上數小時,不斷地使用滑鼠操作文件和編輯資料。過去幾週,她開始感覺到右手肘外側逐漸有酸痛感,尤其是當她要頻繁點擊滑鼠或移動滑鼠游標時,疼痛變得更加明顯。這是因為長時間的滑鼠使用需要反覆的腕部小範圍活動,特別是涉及腕部伸展肌群的負荷。這些動作雖然看似輕微,但長時間的重複性操作會導致該部位的慢性損傷,最終引發網球肘。

2. 木工或裝修工作者

林先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木工,每天都需要使用工具如錘子、螺絲刀和電鑽來進行裝修和製作家俱。尤其是在鎖螺絲或長時間使用電鑽時,他的手臂必須不斷用力握住工具,並進行反覆的扭轉動作。這些動作同樣會增加肱骨外上髁處的應力,導致肌腱反覆受到微小損傷。長期從事這類工作,林先生開始感受到手肘外側的持續性疼痛,並在工作中發現力氣不如以往。這種由於手腕伸肌群的過度使用和手臂持續的扭轉活動,導致的肌腱退化,就是網球肘的典型例子。

3. 健身與舉重訓練者

陳先生是健身房的常客,尤其喜歡進行舉重訓練,特別是針對前臂和上肢的強度訓練。然而,幾個月下來,他發現自己在做「前臂訓練(wrist curls)」和「槓鈴推舉」等動作時,手肘外側逐漸出現疼痛感,尤其是在進行腕部伸展或反覆的握拳動作時。這是由於陳先生在舉重時,前臂肌群承受了過大的負荷,重複伸展與屈曲的動作使得肌腱過度拉伸,逐漸出現微小撕裂並難以修復。這種情況下,過度的力量訓練會加劇肌腱損傷,最終發展為肱骨外上髁炎。

4. 專業音樂演奏者

張小姐是一位專業小提琴手,她每天都需要花數個小時練習。由於小提琴的演奏需要手腕長時間保持特定的姿勢,並進行精細且反覆的手指與手臂動作,她的右手(持弓的手)常常需要不斷進行腕部的伸展與旋轉操作。幾年下來,她開始感覺到右手肘外側的疼痛,特別是在長時間排練後更加明顯。音樂演奏者需要重複相同的細微動作,特別是持續使用腕部伸肌,這種不斷重複的運動和高頻率的手腕扭轉,極易導致肌腱過度使用,從而形成網球肘。

5. 園藝愛好者

蘇太太熱愛園藝,退休後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照顧她的花園,包括用剪刀修剪植物、翻土、拔草等。這些活動不僅需要不斷使用手腕和前臂力量,還常常涉及持續的手腕伸展和反覆握住工具。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手肘外側開始出現持續的疼痛感,尤其是在剪草或修剪花枝時疼痛加劇。這是因為園藝工作要求手部和前臂長時間持續工作,重複性動作會給前臂的伸肌群帶來過度負荷,導致網球肘的形成。

這些例子展示了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專業工作還是休閒活動,任何涉及手腕和前臂反覆伸展及過度使用的動作都有可能引發網球肘。不同的行業和活動方式雖然看似不相關,但共同點是重複性的動作最終導致肌腱的慢性退化,進而產生疼痛。

網球肘(Tennis Elbow),又稱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前臂伸肌群的肌腱,特別是伸肌總腱(common extensor tendon)。此病的主要特徵是肱骨外上髁區域的疼痛,疼痛會沿著前臂向下延伸,特別是在進行腕伸展或手指抓握時加重。

 

發生原因

網球肘的主要發生原因是肌腱過度使用(overuse injury),尤其是涉及前臂伸肌的重複性動作,如網球揮拍、舉重、拋擲等。這種重複的應力會導致肌腱附著於肱骨外上髁處的纖維逐漸受損。當肌腱反覆受到過度張力或拉伸時,會引起微小撕裂,並伴隨組織修復不完全。長期下來,導致慢性退行性變性。

組織變化: 在網球肘中,受影響的肌腱不僅是急性發炎的狀態,更多表現為肌腱病變(tendinosis),這是指肌腱組織的退行性變化而非典型的急性炎症反應。在顯微層面上,這些病變包括:

  1. 膠原纖維蛋白排列紊亂:正常的膠原纖維應該呈有序、平行排列,然而在網球肘的病變區域,這些纖維出現了雜亂的排列,並伴隨著膠原纖維的斷裂或解體。
  2. 細胞外間質(ECM)變化:細胞外間質的主要成分如膠原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s)異常增加,這種變化導致肌腱結構的脆弱性增加。
  3. 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病變區域經常伴隨著異常血管增生,但這些新生的血管通常與功能性修復無關,反而與慢性疼痛有關。
  4. 纖維化和瘢痕形成:受損的肌腱會被纖維化組織取代,這些纖維化組織缺乏彈性,進一步削弱肌腱的負荷承受能力。

疼痛機制

疼痛的發生主要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 退行性變性:隨著肌腱內膠原纖維的退化與破裂,局部組織變得不穩定,容易在日常使用中引發機械應力,進而導致疼痛。
  2. 異常的神經敏感化:由於局部的組織損傷和慢性應力,受影響區域的疼痛感覺神經元(nociceptors)被持續刺激,導致局部和周圍組織的疼痛敏感化現象,稱為周圍神經敏感化(peripheral sensitization)。
  3. 異常血管增生與疼痛關聯:異常的血管新生會伴隨著新生的感覺神經纖維進入病變區域,這些神經纖維可能會增強疼痛的傳導。此外,血管的新生和擠壓也可能引起局部缺血,進一步加劇疼痛反應。
  4. 化學性介質釋放:病變區域釋放的炎性介質如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和細胞因子(cytokines),這些化學物質會直接作用於痛覺神經末梢,刺激疼痛感受。

進程

網球肘通常經歷以下階段:

  1. 初期過度使用損傷:在重複性的前臂伸肌運動中,微小撕裂開始出現,但由於身體能夠進行有限的自我修復,症狀尚不明顯。
  2. 持續應力和肌腱退化:隨著損傷累積,修復能力不足,導致肌腱進一步退化,微觀結構破壞越發嚴重。此時,患者開始感受到明顯的局部疼痛和活動受限。
  3. 慢性退行性變性:進入慢性階段後,病變肌腱的結構紊亂變得明顯,疼痛成為一種持續性問題,特別是在使用相關肌群時。

網球肘若未及時治療,最終結果可能導致肌腱的結構性永久損壞,甚至功能喪失。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療方法醫師可以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患者的生活需求和恢復目標來調整。配合醫師的治療之外,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居家自我照護方式:

1. 休息與活動調整

網球肘的首要治療步驟是減少或停止引起症狀的活動。透過讓肌腱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減少持續性的損傷,促進修復。建議患者避免過度使用腕部的動作,尤其是那些會加劇疼痛的活動。

2. 冰敷與熱敷

冰敷能有效減輕急性發炎反應,特別是在疼痛和炎症初期。每次冰敷約 15-20 分鐘,每天可進行數次。當病情進入慢性期後,熱敷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肌腱的修復。

3. 支具與護具

前臂支具或網球肘護腕可以減少手腕和前臂的負擔,限制過度的肌腱活動。這種護具會將力量轉移至手腕下方,減輕肱骨外上髁的壓力,有助於緩解症狀。

4. 中藥傷科外敷藥膏

針對此類狀況,可以使用中藥調製而成的黑藥膏,這屬於中藥成藥的種類,可以在家裡自行敷貼來減緩不適,對應到需協助該部位組織的深層修復,具有長效保溼且能活血化瘀的萬寧膏(維益安)是選擇之一。

5. 徒手治療與按摩

特定的徒手治療技術如深層組織按摩、肌筋膜放鬆和關節鬆動術,可以幫助減輕肌肉的張力、改善關節活動度並促進血液循環,這對於緩解慢性網球肘有一定幫助。

6. 預防復發的措施

即便在康復後,仍然需要透過以下方式來預防網球肘的復發:

  • 調整工作或運動姿勢:避免不良姿勢導致過度使用前臂肌肉。
  • 適當的肌力與伸展訓練:持續保持前臂伸肌的強度與柔韌性,減少再次受傷的風險。
  • 使用適當的工具:對於需要使用工具的工作者,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減輕手腕和前臂的負荷。

透過這些多樣化的治療手段,網球肘患者通常可以逐步恢復功能並減輕疼痛,進而回到正常的生活與工作狀態。